找到相关内容1564篇,用时4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荷泽显宗记溯源

    ,故曰“境灭心空”,然此之谓灭,不是断灭,乃因一切境皆变为佛性,皆是妙用,不可于境上分别,不可于心上分别境,打成一片,故曰“心境双亡”,心境既双亡,则体用自然不异矣。   真如性净,恶鉴无穷,如...六度自兹圆满,道品于是无亏,是知我法体空,有无双泯。本无作,道常无念,无念无思,无求无得,不彼不此,不去不来。体悟三明,心通八解,功成十力,富有七珍,入不二门,获一乘理。妙中之妙,即妙法身;天中之天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50288601.html
  • 发大誓愿第六 (5)

    起一个分别,无论修学那一个法门都掌握不到,都抓不到,所以最忌讳的是妄想、分别、执著。《华严经》上,佛把众生的病根说出来,‘但以妄想、执著而不能证得’。所谓‘证得’就是指清净心。所以,你要想真正证得,...是少打妄想,也就是说凡事不起不动念,不分别不执著。因为你用的都是妄心。不用妄想,不胡思乱想,让定下来,那是真正的定。外面境界不是不明了,外面境界要是不明了,那是无明,不是定。外面境界明了,胡思乱想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355690123.html
  • 唐代寒山体的内涵、形成原因及后代接受

    为了阐释某个意旨,从多角度取喻,用多种形象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思考。这种现象最多见于其谴责人性之恶的作品中,如“三界人蠢蠢,六道人茫茫。贪财爱淫欲,恶若豺狼。地狱如箭射,极苦若为当。兀兀过朝夕,都不别贤良...石。” 无可《奉和段著作山居呈诸同志三首次本韵》:“染翰挥岚翠,僧名几处题。” 贯休《书石壁禅居屋壁》:“禅客相逢只弹指,此能有几人知。”   所有这些唐代僧俗的题壁诗与寒山相比,都显得随机而零散...

    罗时进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0991545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研究

    。当僧人出去后,见金光全收,忽然悟己错,再度入室,告老妪旧念未错,刚才乃考验你是否虔诚。出去后屋上又金光四射。虽有一念之错,但老妪不起妄想,暗合道妙,故同样可入三摩地。一旦发觉,分别,故又同凡夫...词句义趣。不分别名,不解自通。”虽然不解词句义趣,但能恭敬供养诸佛,求菩提之不怠,不计较分别名字相,就一定能够不解而自通。倓虚大师(授天台法脉)有一同参刘文化,不解《楞严经》义,日夜于佛前叩拜求智慧,...

    曾琦云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2091575.html
  • 试述三论宗的二谛义

    ,俗谛的内容为事,也就是说事物的本质与现象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实在。境理分判二谛认为,二谛的性质不是依赖人们的感觉而独立存在的,是众生分别所攀缘的对象。后来的天台家认为世俗谛和第一义谛,此二谛和中道谛...分别世谛故,菩萨因此初发;一切诸法言语断,心行处灭如虚空,悉欲分别真谛故,菩萨因此初发。”以一切心虑名言为世谛,言亡虑绝为第一义谛。这是第四重二谛的意思。   第三,对治四种执著病,故立四重二谛。...

    慧然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3591589.html
  • 佛法概要-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

    见地变得狭小,向我们常说这是西藏式的,这是中国式的、这是印度式的,这种分类把我们的观念变得狭窄,当我们有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杯子时,就自然会产生好坏的分别,所以学佛最重要的是“心胸广阔”。   以前在...的贪嗔痴慢疑都起来了,我们如何认为,一个小时可以对抗其余的二十三个小时呢?   当然,在上师面前发菩提、修行也是很好的。透过这些修持使自己平静、快乐也不错,但是,在佛堂外呢?有疯疯癫癫的计程车司机...

    宗萨钦哲仁波切

    |基础|佛教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1/08564493513.html
  • 信愿——往生正因

    愿;欣求极乐世界,就是希求往生西方的愿。 (一)信自 所谓“信自”,就是信自己现前这一念心,不是肉团的心脏,不是虚妄分别。这一念真心,没有初际没有后际,周遍十方,没有边涯。十方虚空中... 明天就要开极乐法会了,大家参加这次法会都是希望自己今生能往生极乐世界,了脱生死,获得殊胜成就。能参加这样殊胜的极乐法会,确实有很重要的意义。从发角度讲,不是为寻求人天福报,不是为寻求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往生|信愿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1/10255593998.html
  • 虚云茶诗的修行智慧直解

    一体,其二是无明的当下顿断,其三为世出世间的任运圆融,其四是禅修的最核心处:此直用。然而理上对一切法起分别心乃为随顺方便,四者于修行实际中本不一不异,直通本源。   关键词:虚云 茶诗 修行...相”也可以是禅。此时不是凡夫在坐,而是“真我”在坐,是“无相”坐。本来就是在佛地,哪里还有成不成佛的生灭法概念?这就是说,坐禅不是成佛,但二者间并不矛盾,是世人的分别强加分离二者。   除禅坐以外...

    冯天春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594107.html
  • 如何从“看”中回归生命的源头

    功夫,以般若无执的精神破除一切执著,破除一切造作、攀缘、执着分别,放下万缘,顿悟本性。虚云和尚说:“只在一切处无心,即真保养也。”[[10]]“于四威仪中,心若冰霜,单提一念话头,不管此世他生...作用。它的力量,就是善能分别计量。现在你们作诗作偈,见空见光,就是这两种识在起作用。我们今天要借这句话头,使分别识成妙观察智,计量人我之为平等性智,这就叫做转识成智,转凡成圣。[[21]]   这里...

    魏建中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80294133.html
  • 神圣化还是世俗化——佛教慈善何去何从?

    ”之前,一定要考虑这样是否有助于淡化乃至进一步消除人们的功利、执著分别、虚荣心,一定要考虑是否有助于社会培养一种良好的价值判断,培养一种正确的信仰价值观念。佛教所谓的“化世导俗”,就在于此。...尊严、慈悲等精神的很好平台。不分贫富不分多少,让每一个慈善参与者都能拥有一颗真纯的慈善之,让每一颗慈善之都体会到平等与尊严,让平等与尊严成为人人推崇的文明风尚,才是佛教慈善的最高境界。神圣的理念与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31596092.html